A股爆发!居民存款“搬家”信号初现 能否为牛市“添把火”?
时间:2025-08-16 14:21:02
标签:
5
0
A股牛市氛围渐浓,8月15日,沪指收涨0.83%,盘中再次突破3700点关口,创近4年新高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,随着牛市行情升温以及7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,近期多家券商研报关注“存款搬家”议题。
机构普遍认为,7月非银存款同比大幅改善,或表明居民存款加速“搬家”入市,这是近期资本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日前,央行发布最新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,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.44万亿元。其中,住户存款增加9.66万亿元,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09亿元,财政性存款增加2.02万亿元,非业金融机构存款(即非银存款)增加4.69万亿元。
宏观团队日前发布研报指出,居民存款“搬家”或已开始。在资产配置结构变化、投资情绪回升和风险收益比改善的推动下,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向股市等风险市场。在市场环境改善时,“存款搬家”或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流入,为股市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。
居民存款“搬家”入市
近期,市场热议“存款搬家”现象。
今年8月以来,、、、、、国盛、等10余家券商相继发布“存款搬家”相关主题研报。
广发证券策略团队近日发布研报称,目前“存款搬家”是沪指来到3600点以后最值得期待的增量资金之一。“存款搬家”的潜在资金还在不断积聚,最近一年是固收类理财到期的高峰,这些理财到期后所面对的收益率将大幅下降。虽然目前居民存款暂时还没有显著流入A股市场,但是提供了无限想象力。
部分券商发布的“存款搬家”主题研报。
8月13日,央行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,非银、企业、政府存款同比多增,居民存款同比少增。这一增一减之间,可能表明居民存款在进入资本市场,近期市场对此关注较多。
“从7月存款数据来看,随着股市持续走强,居民存款存在较为显著的‘搬家’效应。”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。
记者了解到,非银金融机构存款,主要涵盖证券、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。以往会直接公布股票账户余额变化,当前这方面公开数据不再披露。因此通过非银存款这一指标,能大致看出资金进出股市的情况。
数据显示,7月居民存款减少1.11万亿元,同比多减0.78万亿元。而居民存款流入股市之后,变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,7月非银存款新增2.1万亿,同比多增1.39万亿至2.14万亿,显示居民存款出现较快速度的“搬家”。
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倪军对记者解释,7月非银存款明显多增,存款“搬家”现象再现,大概率源自权益市场表现亮眼,居民存款加速向权益等非银部门迁移。
华泰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分析称,7月M1和M2的增长均超市场预期,可能部分反映居民理财加速进入股市的影响。当居民赎回理财产品时,资金将从表外回到表内的居民活期存款,进而推升M1增速。而当资金流入股市时,居民活期存款将转化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,即从M1的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M2中的非银存款。
而随着A股行情持续走强,居民存款“搬家”入市现象或将加速。
但也有不少资深分析师观点认为,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,往往会引发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此消彼长。这更多反映的是市场情绪的短期波动,而非居民资产配置观念的根本转变,居民存款“搬家”尚未形成明显趋势。
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王先爽告诉记者,今年1月居民存款大幅多增、非银存款大幅少增,2月则呈现居民存款大幅少增、非银存款大幅多增的情况,这与同期资本市场表现形成一定共振。
“综合数据来看,今年前7个月居民部门整体存款净流出并不明显。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此消彼长呈现高波动特征,不能仅凭单月数据就判定居民存款会快速发生迁徙或‘搬家’。”王先爽表示。
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指出,2022年9月开启本轮存款利率调降,2023年后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同比增速下行,但非银存款增速的抬升更多缘于禁止手工补息导致的企业存款下行,当前散户搬家特征尚不明显。
有望成为牛市推动力?
在A股行情逐步向好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资金告别低风险、低收益的银行存款,转而“脱媒”流向理财、基金、股票等领域。
综合来看,“存款搬家”现象出现是存款利率下行、资本市场回暖、超额储蓄到期、资产配置观念渐进式转变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。尤为重要的是,一方面存款利率已进入“1时代”,存款吸引力持续减弱;另一方面,2024年“924”行情后,股市赚钱效应进一步凸显。
今年5月,主要银行集中调降存款挂牌利率,大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下行至1%以内,5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.3%,而同期固收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仍在2%附近,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亦在1%以上。
基于此,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一峰向记者指出,驱动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的主导因素,在于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下存款和理财等资管产品价差持续拉大。同时,股市走牛和超额储蓄到期等因素也对“脱媒”趋势形成助推。
不过,在杨业伟看来,居民存款“搬家”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股市赚钱效应的提升。除此之外,存款利率持续下行,存款收益水平下降,是存款转移甚至股市走强的大的背景。
“从居民资产结构来看,更大的变化是住房资产占比的下降和金融资产占比的提升,过去几年随着房地产销售规模的持续收缩,存款、保险等金融资产成为居民储蓄的主要形式,居民存款年增量在15万亿往上。”杨业伟表示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,短期看,居民存款主要流向固收类理财、货币基金等高流动性、低风险类型产品,直接流入权益市场的规模有所改善,但在居民总财富中占比不大。往后看,居民部分存款有望转化为A股的增量资金。
王一峰认为,现阶段,绝大多数居民风险偏好稳定,存款具有保本保息优势,理财也偏好固定收益类产品,资产配置风格仍以“低波稳健”为主。居民对于高流动性、低回撤率、收益表现稳健资产的配置偏好较高。
而根据招商证券相关研报测算,2024年之前发生的定期存款中,2025年规模约105万亿,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。如此大量级规模的存款到期,外溢到任何资产市场都是巨大的流动性冲击,所以市场抱有较大期待。
李超分析称,在存款吸引力下行、资产荒尚未缓解、以及“活跃资本市场”政策等共同驱动下,资本市场或将成为居民存款的核心外溢方向。一是“存款搬家”将直接扩大股市资金池,提升交易活跃度与股价弹性;二是股市上涨后的赚钱效应也将进一步吸引个人投资者入市,在此过程中“信息杠杆”或将发挥放大器作用,在牛市行情开启时对居民资金入市形成助推器作用,进一步强化市场行情持续性。
那么,居民存款能否成为牛市推动力?
中信建投策略团队观点认为,居民存款“搬家”,对股市来说,这意味着增量资金的流入,有利于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和指数上涨。
具体来看,其一,中长期资金入市,保险和理财是目前“存款搬家”的关键渠道,今年有望提供约7000亿元中长期资金。在“存款搬家”的背景下,红利资产或最终受益于中长期资金入市;其二,高风偏资金入市,对于居民端的高风险偏好资金而言,目前来看可能还需市场情绪再度升温的触发,届时个人投资者可能通过ETF或直接入场,有利于成长风格的演绎。
从更为宏观的视角,王先爽认为,所有价格都是货币(流动性)现象,资本市场也不例外,所以每一轮牛市过程中,都会有银行存款迁徙资本市场的逻辑出现。而居民存款是最大的潜在资金,因此必然能成为牛市的推动力。
“换个角度说,居民存款无疑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稳中向好的重要因素。”王先爽表示,一方面,我国居民有大量存款和储蓄,若未来收入预期稳定,这些存款有望转化为消费动力,进而带动上市公司盈利增长。另一方面,当居民对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形成信心,就会逐步配置权益类资产,推动估值与经济增长匹配回升,最终实现资本市场的稳中向好,这也就是常说的“慢牛”行情。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天天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,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天天查平台立场无关,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。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:天天查。
最近更新
热点关注
2023年6月12日易倍策略平台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6-12
2023年5月22日易倍策略平台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5-22
2022年12月26日广升网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1-01
2022年12月26日嘉多网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1-01
2023年6月5日易倍策略平台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6-05
2022年7月22日正景网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1-01
2022年12月19日尚益网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1-01
2022年12月15日众和网实盘验证记录
2023-01-01